
动物游戏之谜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动物游戏之谜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游戏之谜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3、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4、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5、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2、知识教学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称之到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毫不为过。由此而来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一直波及到了儿童,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使作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祖孙三代4、2、1的局面,使12只眼睛都盯在了孩子身上,真是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干活怕累着,要星星不敢摘月亮,要吃什么跑遍全城也要买来。这种过分保护、溺爱及过早地灌输知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乐观者说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早熟,将来能更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悲观者则认为豆芽菜式的孩子将来经不起风浪,小皇帝太多了很难凝聚成统一力量,将来谁去当兵,谁去干那些艰苦创业性工作……。对孩子本身来说,是幸福还是……在此不想多发议论,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世界的孩子们吧,也许会得到某种启迪。
(板书)动物游戏之谜
二、明确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
三、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形式:
总 分 总
内容: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的语文有什么特点?
【明确】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组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提供”使“游戏”具有施动者的地位,使之超出个体行为的范畴,成为共性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提问】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
【明确】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3.【提问】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明确】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4.【提问】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明确】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五、总 ……此处隐藏2754个字……状态等。
体会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语言平实、简明的特点。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回答:本文的标题是“动物游戏之谜”,你能否筛选出文中的句子来具体解释这个标题?
明确:
第9段中的“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第10段中的“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2、结构梳理明确行文思路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呢?围绕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①文章中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
②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
③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后对动物游戏之谜是什么下了结论吗?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文章先写了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并由此引出动物为什么游戏的问题,然后再写科学家对此作出的各种假说,最后总结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②文章按照总——分——总,先说动物游戏,再说动物为什么游戏,最后得出结论。
(2)简析结构
科学思维流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本文是逻辑顺序:现象—特征—原因
演习说
自娱说
内容:动物为什么游戏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知
1.本文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现象?科学家将其分为哪些基本类型?(提示:从文中提取信息)
明确:叶猴跳荡,嬉闹;北极渡鸦滑梯;露脊鲸迎风“扬帆”驶向海岸;马驹蹦跳;猴类荡秋千;北极熊衔棍子或石块;野象踢“草球”;小黑猩猩戏水;河马玩树叶;黑猩猩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北山羊追逐跳跃;北极熊摔跤奔跑追逐。
三种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2.科学家对动物为什么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试列表说明。(分组讨论、合作填表)(提示学生找准结论及说明的事例)
第一小组:演习说
根据: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结论: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第二小组:自娱说
根据: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
结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的紧张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第三小组:学习说
根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结论: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第四小组:锻炼说
根据:羱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游戏
结论: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五、拓展视野,探究原因
问题探究一:
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明确:
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问题探究二:
任何作品总会向读者传达一种信息,在这篇文章中,周立明向我们介绍了动物世界存在的令人无法理解的游戏行为,他难道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研究吗?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明确:
人文内涵:游戏历来被当做人类的专利,但科学却证明了被人们视为低等的动物也会游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使人类重新审视动物、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类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其它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问题探究三:
开头三段,作者介绍了叶猴、渡鸭、露脊鲸的游戏事例,这三个例子是不是动物游戏行为的简单罗列?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不是例子的简单罗列。
(1)三个例子取材的区域、动物种类和所进行的游戏也不同,事例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与代表性。
(2)生动典型的事例引出说明的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问题探究四:
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加科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文本举例: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提问:“亲密地厮打”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但厮打又“极有分寸”,”配合默契”,所以”亲密”。用”亲密地厮打”更能体现这是游戏。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动物成年之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用“形成”,语义上有细微的差别。
六、挖掘内涵,引发思考,拓展演练
1、课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这篇课文到底有没有结论,为什么?
明确:
①生物的游戏行为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时人类对动物的研究还不够多,各种假说都具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
②科学就应该注重实事求是,假说永远是假说,需要经过实践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③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会去伪存真,求得真理。真理总是越辨越明。
2、请同学们拟写“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词。要求:
(1)印象深刻,
(2)新颖别致,
(3)简洁明了。学生自主创作,自由发言。
例示:
①“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②“动物和人类共有一个家”
③“为了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
④“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⑤“动物也有灵魂”
八:布置作业
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请大家在课后去讨论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