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园地 > 古诗词

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3 22:26:30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季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 ……此处隐藏16790个字……郁闷、孤寂。

生3:杜甫可不这么认为雨是愁苦、郁闷的滋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就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喜悦之情。好雨随同着祥风,滋润大地万物。在杜甫看来春雨是祥和、繁茂的使者。

师:雨系着诗人的情感。我可以把诗人笔下的雨称为“多情的雨”。中国的古代文人雅士历来喜欢借物抒情,较常见是吟咏愁、苦、悲等。

题序:在中国古典诗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或合,或分,但都传达一种情怀,表达一种人生的况味。孤独,有时是一种莫可言传的乐趣。孤独,有时却又是难以排遣的痛苦。有些人说离别是一种孤独 ,有些人说思念是一种孤独,有些人说英雄豪杰是一种孤独。

生4:(心情繁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目送友人离去,真是去者孤独,留者也孤独,这是离别的孤独。

生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孤独。

生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正如老师开头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前瞻孤独,后顾也孤独,这是缺乏知音的孤独。

生7:(眼睛一亮)“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好象只有潇洒的王维才干享受独处的那份宁静。

古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古诗教学设计15

《春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重难点:

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

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学具:课件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

三、出示古诗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四、认识生字

妆宜锁愁庭蜻蜓搔

五、了解词语意思

①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②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

七、诵读古诗。

1、

2、

3、

4、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小组赛读。

《古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