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社会实践报告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14 22:26:19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支教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1

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可以站上讲台,在高山,我的这个萦绕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xx年7月23日,我作为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心海波涛的一名志愿者和我的15名队友一起向高山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支教。

初到高山,看到的是一个远离外界的小山村,也许因为路的问题,村子里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到学校一看,也觉得压力很大,简陋的教室,残旧的课桌,没有操场,有的只是一片长着杂草的地。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招生工作,刚开始还担心学生们的家长会不支持我们的工作,可是没想到到学生家里去招生的时候,家长们都很热情,担心的念头瞬间打消了,同时也对支教有了更强的信心。

招生、清扫学校、分班,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就绪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上课。因为前期培训的时间较长,教案也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上课过程中一切还算顺利。还记得第一节课是给一年级的学生们上体育课,要把那么小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上室外课课真不容易,不过还好,对他们多一些耐心,问题也还不大。

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每天和这个班的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会相对多一些,和他们也越来越亲切。14个孩子每个都很可爱,每个都很优秀。虽然他们的学习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们对学习依然那么认真。印象最深的是班上的一个小女孩,那天早上下雨,她很早就到学校了,我问她几点起床的,她说5:30就起了。她上学的那条路后来去家访我走过,从村子里到学校,一路上坡,两手空空的我都走的气喘息息,那么小的孩子,下雨天要走那么远的路上学,很危险,但他们还是来了,他们上学真的不容易。

支教过程中,孩子们给我的感动很多,他们的纯真可爱,他们的善良无邪,他们对学习的认真与坚持。一幕幕回忆起来,那么遥远而又那么清晰,摔倒了笑着站起来又因为疼而哭了的文兴强,总是喜欢哭但成绩却很好的李秀梅,字写得比我还好看的李玉芳,把《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儿歌唱得比原唱还好听的、懂事聪明的包辽珍,上课总喜欢站起来、活波可爱顽皮的李艳强,迟到了而不敢来学校的李小健……想起这些暖暖的画面,很心疼、很不舍,这一刻,很想念那些孩子。

除了来自孩子们的感动,队友之间的也有着很多有趣的事,在高山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做22个人的饭是一件大工程。大家都会抢着去分担各项任务,砍柴、劈柴、背水、生火、添柴、洗菜、炒菜、压面。炒菜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会炒菜的都是大厨,收了很多徒弟教他们做饭,不会炒菜的也都抓住机会学一手。虽然我们吃的菜很简单,每天都是土豆白菜,但队友们都说在这吃饭吃的很开心。

在高山,下雨对我们而言是一项挑战,一下雨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担心着滑到,所以走路很小心,可是在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依旧跑着跳着就回家了,不在乎鞋是否脏了,不顾虑是否会摔跤,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顾虑少了,束缚也就少了。虽然这么想,但由于摔脏了衣服洗起来不方便,所以我们还是得小心翼翼的用10分钟去走平时3分钟的路程。而这泥泞的路也见证者着我们队员之间的关心,路太滑,我们便相互搀扶着行走,手拉手,紧握出我们这个团队深深地凝聚力。

在整个社会实践支教过程中,我们16个队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各善其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要大家一商量,很快问题就解决了。给初中的同学辅导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数学难题、历史疑问、地理盲区、生物难点……也没有难倒我们,各个老师一起上阵,各尽所学,一一为学生们化解问题。

在高山过的很快乐,然而时间过的也很快,不知不觉中,离别的日子就临近了,孩子们舍不得和我们道别。临走的前一天,我们一起到山谷里去玩,中午返回的时候和我们班一个孩子说:“快回家吃饭吧,以后要好好学习!”他转身的一瞬间,我看到他哭了,自己的心一下就脆弱了,9岁的孩子,也懂离别,不得不让人心疼。然而该离别中还是要离开,高山的孩子们,我们只是你们身边的一个过客,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离别不要哭,或许你们的泪水能简单的证明着我们此行是有意义的,不过老师更希望你们过得快乐,过得开心,未来的路还很长。以后的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一起在不同的地方努力,相信我们的明天都会更好,高山的孩子们再见了,我们学生们再见!离开高山我们依然又作回学生,和你们一样,好好学习,快乐生活!

太多的感动且不言,就让它永远珍藏心中,留作最美的回忆。此行,没有后悔,只有深深的祝愿,愿高山的孩子们成长的一路快乐安好,愿你们心中的梦想能有一天在高山的天空下华丽绽放!

那片蔚蓝透澈的蓝天下,一切都很美!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2

20xx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在与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说是在为人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一、善于与他人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这一点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显得至关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语言解释就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因为和学生们的年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错不同。但是作为从小学阶段过渡来的我们,多少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年龄尚小的他们,却不一定理解我们的做法,因而叛逆。这个时候,需要的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

就像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我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希望从他们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直观而方便。于是,他们就会想尽方法的用词汇修饰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记住他们。就像学生中的这么一段开头:我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开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个女孩叫做张碧辉。而每次听见这句话,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脑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支教实践报告报告

20xx年7月10号下午3:30,去往内蒙古乌兰浩特的火车缓缓启动,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也被带动了,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很难想象那地方是什么样子,总是在听别人说起大草原如何秀美,这次终于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了。

内蒙古乌兰浩特是这次学院组织社会实践的基地,早在出发前团委的刘老师就给包括我在内的17名同学开了动员大会,说了很多的注意事项,往返的路程很长,要19个小时的火车才可以到达那里,我们听了之后很是惊讶,毕竟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北京人,很少有机会去坐火车,而且这次几乎是一天一夜的路程,对于我们的体力和耐力是一个强大的挑战。但我们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学院在众多的报名学生中选了我们,我们就知道其中的责任,我们是学院的精英,是学院的象征,我们不可以辜负学院领导对我们的寄托。

10号那天我们整装出发,坐校车集体前往北 ……此处隐藏17861个字……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所以老师就成了他们的榜样,老师要教会他们养成会学习﹑注重个人卫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也要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性,确定人生目标,可以说老师的好与坏决定了以后的人生,所以丝毫不可以马虎。

支教的意义不单是教孩子们开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可以让孩子们品味到不一样的课堂,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会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度过一个难忘而快乐的暑假。同时带给孩子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其实教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应学会付出无私的爱,学会如何面对孩子,学会不因贫贱富裕,聪慧愚笨而宽容平等的接受孩子,学会平静的伸出手,学会从孩子天真稚嫩的脸上看见美好与未来,从孩子身上学习我们已经渐渐失去的真实,纯洁。

跟孩子们沟通的方式不在与理念,更在于体验和寓教于乐,跟他们沟通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要用缓慢的语速,引导的语言,参与式的体验让他们慢慢的放开自己,学会表达,而每当他们敢于站起来发言,敢于走到讲台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都会为之感动,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就是对我们活动的最大认可。

其实这次活动它也不仅仅是支教,也是对我们这个团队的一种考验与磨练,我们一行九人,不仅仅是要安排好上课的内容,还要学会照顾自己,要自己买菜,自己做饭;因为天气闷热,在学校要防止孩子们中暑,还要解决孩子们在学校的饮水问题,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等等,总之就是要大家互帮互助,齐心协力面对一切困难,同时,还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完成自己所分配到的工作,这样才可以在大家劳累之余吃得好,休息的充足。

总的来说,这次支教对我来讲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上课、家访、生活,这段历程的点点滴滴对我和我以后的生活,学习所起到激励的作用,让我今生受益无穷,尤其是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能够感觉到自身还有很大的欠缺,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使自身得到跟好的成长。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用我的思想,理念去影响和帮助所能帮之人,用我的智慧来创造价值。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10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义务实践支教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XX县冯庄村小双沟小学一年级学生。

实践目的:对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同学们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校一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环境差,学校管理不够严格等造成同学们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感觉学习趣味性不高,学生很少联系实际,学习的灵活性也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班学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他们不断的练习,通过大概一周的练习后,同学们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同学们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劝“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同学们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第三阶段为学生对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培养阶段:

一些应用题,我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去动脑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另外,为了让学习联系生活,我还特地准备一些题目。例如:在一堂课中,我拿了一个牛奶盒,让同学们测量它的长度,并在纸上画出牛奶盒的吸管。怎样才能用吸管喝光全部的牛奶呢?大部分同学都很聪明,他们画出的吸管虽然形式各样,但相同点是都比牛奶盒的长度要长。通过这样的锻炼,不断的提高学习中的灵活性。 实践结果:

最后让同学们做模拟考卷,大部分同学都能考到80分左右,不及格的同学明显减少,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也有所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个年仅7岁左右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