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论文关键词: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 专业认同 幼儿教师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低、恶性流动等问题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其生源地、高考前专业相关;有过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多数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职业愿望。
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伴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长足发展而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并表现出理性化倾向,反思型、研究型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恶性流动等问题却给学前教育的进展带来了困难,这也进一步使以培养幼儿师资为主的职业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并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目前学前教育类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一、二年级的21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探寻造成其职业认同感偏低的原因。本次调查中,男生2人,女生210人,年龄18-23岁,有效问卷199份,问卷有效率为93.87%。调查按班级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基本信息、专业兴趣、专业压力、求职意向等方面,答题后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0.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
1.专业兴趣及原因
问卷题目“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如何”、“你未来工作时是否愿意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分别用以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从“很喜欢”或“很愿意”至“很不喜欢”或“坚决不做”采用5等级划分,其频数分析见表1。
另外,我们分别把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生年级、是否参加过幼儿园见习或实习进行t检验,没有显著差异;而专业兴趣与生源地及学生高考前的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目标与年级、是否是见实习、生源地、高考前专业之间均没有差异(见表2)。
问卷中“如果你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如果你不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可多选)两题是用来了解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我们把每种原因的选择人次进行了统计,并按照是否是见实习、年级、生源地、高考前专业分别作频数分析,进行X2检验。在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四种分类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喜欢孩子、喜欢做教师、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是吸引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有过实习经验的同学更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待遇差,二年级的学生此方面体会比一年级的学生深刻,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这两种原因的选择比例也分别排在第一、二位。另外,更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和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做幼儿教师没面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和幼师毕业学生的选择人次;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对各方面的才能要求太高,详细结果见表3。
2.专业压力与压力来源
问卷中探讨学生压力来源的题目共有7个选项,弹唱跳技能不强、经验不足、幼教知识不丰富分别排在压力来源的前三位(见表4)。
3.职业愿望
问卷题目“你希望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可多选)”提供了8个选项,了解学生的职业愿望,其中公立小学、公立幼儿园仍然是多数学生的首选,详见表5.
4.分析与思考
4.1专业兴趣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一半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抱“可以接受”的态度,并没有表示非常明确的专业意向,表示喜欢或很喜欢的约43%,只有不足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很不喜欢本专业。这与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所获得的数据(40%左右表示很愿意或愿意从事本专业,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愿意或坚决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基本一致。可见学生在进人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时,并非完全抵触该专业。
这种专业兴趣在一、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经过见习实习影响也不明显。然而从生源地和高考前的专业来看,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专业兴趣更强烈,幼师毕业后进人大专学院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的学生更喜欢本专业。这两方面的差异,前者可能是由学前教育在城市更普及、大家对该专业更认可造成的;而后者的差异则说明,在对学前教育的兴趣方面,我们能够从经过三年专业教育的幼师学生身上看到明显的效果。
4.2影响专业兴趣的原因
从问卷中所列举的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来看,近60%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孩子,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做教师,1/3左右的学生承认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本专业容易就业。这对如何开展本专业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可以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然而问卷调查也发现,在“本专业有前途、有创造性”方面的选择人次却偏低,全都不足15%。这意味着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有必要开展更加细致而深入的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朝阳属性和美好前景。
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选择中,约55%曾经见习实习过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远远高于未实习过学生的选择的25%,差异非常显著。在此方面,二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也远远高于一年级,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高于非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从中不难总结出:有过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因为二年级学生、幼师毕业学生都已经有过去幼儿园实习的经验。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则可能在于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二则说明目前幼儿教师职业的任务和职责越来越多,使一线教师感觉工作太累,没有职业成功感,这也与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的研究一致(黄绍文,20xx;陈小异等,20xx)。
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实习过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的选择人次分别高于未实习过的学生、一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差异非常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相一致。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总体特征是办园模式多元化。广东省自办园体制改革之后,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被“剥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某些幼儿园开始追求办园效益最大化,自负盈亏使幼儿园给幼儿教师的薪酬随市场而浮动,再加上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社会认可度偏低,认为只要能带好孩子吃喝拉撒即可,导致教师待遇不稳定。据20xx年对广东、湖南等地幼儿教师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幼儿教师的收人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彭世华、皮军功,20xx)。幼儿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的状态已经与幼儿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4.3专业压力
本 ……此处隐藏17993个字……人和事物的积极情感,在行为过程中体会愉快。
2.在遭遇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不气馁、不妥协,采用自勉、鼓励、警醒等积极自我暗示方法促使自己去采取有效的克服困难的行动,并且保持时刻拥有理性的头脑,在愤怒、焦躁的情形下,换位思考、理性分析,尽量减少冲动的行为。不要回避困扰自己的问题,包括属于隐私范围的认识、事件、情感,主动地寻求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帮助,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克服障碍,解决问题,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
二.在校大学生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
1.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身体亚健康的开始,继而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便会出现。
2.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大学生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戒烟限酒: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身体不好,导致其他的各种事情都无从谈起。
三.社会和学校的影响和引导方面
1. 21世纪的激烈竞争,要求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社会而言,在保障人才供给下,尽量减少对大学生的压力,让当代大学生有喘息的时间和机会。社会人应该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尽量把现实和理想的距离缩小。每个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抓住社会所赋予我们的机会,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2. 现代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活跃而敏感的特殊群体,处在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青年时期,这是人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也是处于求学、为迈入社会做准备的人生发展关键期。积极关注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并探询有效的途径帮助其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是现代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高校应适时地、恰当的实施一些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措施,做到从实际上帮助大学生。
因此,综上三个大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心理亚健康问题,不但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更需要我们亲身实践,只有我们自己才是打开那扇心灵之门的钥匙。我们小组在问卷分析、问题形成和解决对策等方面对本次调查问卷——“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做出了分析和总结。
心理亚健康已经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希望每位同学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为自己制定心理健康计划,快乐每一天,阳光每一天!
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由于问卷的数量有限,调查对象范围不是很广,不可避免地造成此次调查的局限性。今后我们将继续此话题的调查,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xx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20xx年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xx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一、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平。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平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现状二: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平时都没好好学习,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现状三: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诚信状况有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平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平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民主党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平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近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在一般的。
虽然诚信缺失状况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诚信是很中重要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的诚信状况还不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