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实验过程。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准确与严谨,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出示雷雨图)雷暴发生时,会出现什么?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对流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3、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个谜。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 ……此处隐藏21057个字……热讽?
(三)揭开谜底
③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没有作口舌之争。他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他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④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4节,对照插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的实验过程的?这一段描写中哪些词、句给你印象深刻或令你有所感受?
预设:
⑴前四句反映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准备得很充分,考虑周到。
⑵“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用一个比喻,暗示了实验的过程是危险的,但这一叶小舟一定会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⑶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理解“欣喜若狂”。联系前文,你能理解或是体会到他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小结。
齐读课文第5节。
⑤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四)感悟成功
⑥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不会随随便便可以获得。请你再完整地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因素让富兰克林获得了成功?从他的成功中你想到了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写下来。
小结。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解开雷电之谜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拟从整体入手,以读为手段,通过重点词句的品味,通过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人物特点,积累课文语言,有效落实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