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9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准备:每个人查阅镜泊湖及中国其他名胜景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谁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名胜美景?说的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美丽的镜泊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交流、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三、再读课文,聚焦重点
1、导语:“镜泊湖”这个名字就那样神奇,它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⑴了解吊水楼瀑布的形成原因。
⑵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⑴标记出描写镜泊湖静态时美丽景色的句子。
⑵标记出描写镜泊湖动态时美丽景色的句子。
4、组织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找到镜泊湖的景色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⑴原因一: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独特景观。
⑵原因二:静态美和动态美相结合。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标出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讨论解决。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
景点 景物 特色
镜泊湖 山湖花树 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静态
吊水楼瀑布 瀑布 万斛珍珠 动态
千朵银花
千军万马
地下森林 森林 郁郁葱葱 静态
野生动物 活动 动态
火山口 峭壁如屏 静态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第3、4、5小节,了解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吊水楼瀑布的雄伟壮观、地下森林的奇特。
2、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3、指导概括地下森林奇特的原因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形成的原因和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的奇观。
2、了解课文是怎样从静态和动态来描写镜泊湖的。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
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33课----PP,齐读课题,正音 ……此处隐藏2834个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⑵ 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⑶ 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⑴ 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⑵ 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五、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⑴ 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⑵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⑶ 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⑷ 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六、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镜泊湖的材料,可阅读书刊,也可网上浏览。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教师从课题引入新课,围绕镜泊湖奇观“奇”在何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山河的壮丽。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养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词语。
2、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4、感情朗读课文。
发展目标:
学习按照景物的不同特点,描写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教具准备: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有关录像带,幻灯片。
课前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出示“奇观”,同学们,什么叫奇观?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景色极其壮丽,堪称奇观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景色壮丽,堪称奇观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观)
快速阅读课,提出预习要求。
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1、再读课文,思考:
(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
(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指名读第二段。
镜泊湖的自然朴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绮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出示镜泊湖美景的放大彩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
多变。是静态描写。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著名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习第三段。
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色。并理解下面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蚀成”表现了时代久远,慢慢腐蚀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跌”水从上往下落。用“跌”加强了突然的特点。
(幻灯出示)“……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势如千军万马……。”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好处。
怎样说明瀑布的温度?
(因为它地处北国,当地气温极低,它不结冰断流,就成了奇特希罕的景观了。)
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这与瀑布飞流直下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文,体会领略美景,总结写法上的特点。
总结学法:
读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读读体会好处,领略美景。
了解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运用学法,自学第四段。
集体订正,质疑。(幻灯出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
指导朗读。
纵观全文回顾第一段
镜泊湖多美啊!关于它的传说也非常美丽、动人,你知道吗?其实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这么美丽,这么壮丽的景色,大家喜欢吗,还想不想再去?
看录像,听录音,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作业:观察校园一角写一篇文章,注意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14、镜泊湖奇观
镜 传说:宝镜
形成:火山喷发,岩流阻塞,水面抬高
泊 自然朴实
整体特点(静态)
湖 绮丽多变 静态与
奇观宽、高、深 动态相
奇 吊水楼瀑布抛、溅(动态) 结合
壁陡底平,景色壮丽(静态)
观 地下森林野生动物(动态)
※ 此教案获高明市98年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设计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