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02 22:26:37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化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化石》教学设计1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样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明白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明白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样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

5、结合读好几个生字:悉稀鳞肉乏

6、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7、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此刻,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齐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能够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齐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十分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此刻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个性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十分可爱。”

你明白“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明白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十分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能够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简单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但是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貌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资料,你该怎样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向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取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此处隐藏25170个字……来了几个生字朋友呢! 【出示】 化 代

2、给它们组组词吧。

3、观察他们的右边,你觉得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比较:关注后面竖弯钩和斜钩) 4、师范写,生书空

5、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评

板书: 活化石

亿万年前

银杏树(2) 大熊猫(3) 中华鲟(4)

几亿年前 一代一代 一亿多年

《活化石》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1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透过阅读,明白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透过阅读,明白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齐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你们看到了什么?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古时代的一些动物、植物的遗体,他们被埋藏在地底下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化石。

2、指导书写“化”。

3、揭示课题“活化石”。

二、初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①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课文向我们介绍的几种活化石?用“——”划出来。

2、分类认读词语。

3、各种形式认读。

4、再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反馈,师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5、你能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这三种活化石吗?

6、师讲述:大熊猫,此刻我们只能在动物园、电视里才能见到它。中华鲟呢?就离我们更远了,此刻的江河里难觅见它的踪影。只有银杏树还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1、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为什么叫白果树?

3、教师介绍白果的作用。

4、为什么又叫公孙树?生长速度慢。

5、请你把课文中的这句话找出来,读读。

6、师生评价。

7、指导朗读: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那么要一向等到你(指一男生)成为──,等到你(指一女孩)成为──,(都指),等大家都老了,才能吃到银杏树结的果子呢。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怪不得他还有一个搞笑的名字叫──公孙树。

8、再指名读。体会银杏树长得慢极了。

(二)1、你还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一句。

2、引读:几亿年前呀,可不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而是几亿年前啊,谁来读读!

3、评价。

4、再次引读: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几亿年前,恐龙和银杏树遍布世界各地,可此刻,恐龙已经灭绝了,而银杏数却存活到这天,所以,我们说银杏树是十分珍贵的,来,让我们读出珍贵来。——还有,银杏树此刻只在我国,就在我们中国,而且此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应怎样做?

5、升华主题:保护银杏树,保护活化石。

(三)1、你还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二句话。

2、图片出示,透过活动辨认“银杏叶”。

3、你们看这是多少片叶子?那这是一片又一片叶子,叫追问:一片片的叶子像什么呀?

4、照样貌,说几个。一()像一()。

(四)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对大熊猫有什么了解?

2、自己读课文,说说大熊猫为什么会成为“活化石”?

3、引读:是呀,和它在同一时期的始祖鸟、中国豚鹿、亚洲狮已经灭绝了,可大熊猫却——(生:一代一代活到这天。)

4、所以,大熊猫是“活化石”。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5、升华主题:大熊猫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

五、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透过读,自己读懂了大熊猫和银杏树,课文当中还提到了中华鲟这种活化石,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活化石》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词。会认14个生字。

2、了解农业的巨大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图、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可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2、分段指名读。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指导理解:⑴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⑵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生字认读2、听写。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农业科技成就?

二、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1、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2、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活化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