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池》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彩池》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彩池》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五彩池非常美丽,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的,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思考。
3、汇报读书收获。(美丽、神奇)
4、梳理课文重点。(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课堂上开场白为“我们的近邻四川省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九寨沟,那里山奇水秀,尤其是美丽的五彩池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那迷人的美景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样的开场白较直接、较明白地把学生引入课堂,但缺乏情感力量,加之课堂上讲述时缺乏激情,没能把学生尽快带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如果课堂上这样处理:“传说王母娘娘所在的天宫有一个瑶池,那里的水有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在九寨沟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的水池更多,形态更美,颜色更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如果讲述时情绪饱满,情感浓烈,加上话语中暗含的诱发阅读兴趣的因素,一定能把学生尽快带入学习状态,为后文学习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三、重点阅读,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五彩池的美丽令人神往,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描绘这美丽的画面的?
1、自读第二节,读读画画重点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2、交流读书收获:
(1)交流五彩池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变化多) (2)讨论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启发想象出更多形状的水池。
3、小结。
4、朗读训练。
思考: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重点段(2自然段)时,让学生自读、勾画,然后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作者如何把五彩池写美的,最后引导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练习朗读。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时欠层次,欠深度。如果这样处理,可能更好:
(1)自读勾画重点词句,思考五彩池的特点。
(2)学生汇报五彩池总体特点:数量多,颜色多(美),形态各异。
(3)重点品读写颜色美和形态各异的两个比喻句。关于颜色美抓住“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体会出阳光明耀下五彩池颜色丰富,明亮耀眼,关于形态各异,先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列举的四种形态的美,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水池更多美的形态,丰富文章“……”号的内容。
(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教师这样讲述:“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自己正站在五彩池边,满眼的水池,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在灿烂的阳光下,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色彩:葫芦形的那个是黄色的,镰刀形的是绿色的,盘子形的是蓝色的,最有趣的是莲花形的那个,外边是金黄色的花边,里边的花瓣红粉交错,正中间的花蕊却是紫色的。一阵风吹来,吹乱了水池的颜色,色彩缤纷、五光十色、明艳艳的一大片。真美啊!”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出活生生的画面,培养想象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该节。这样训练由粗到细,由表及里,能让学生把握作者(语言)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借助语言展开想象的能力,体会作者对美丽的五彩池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作者描写自然景物的写作方法,对作者的语言进行内化、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这种内化表达出来,对学生学习所得加以外化,能较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欣赏五彩池池水的美丽和神奇。引读这一节。
五、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根据第三小节的内容质疑:同样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显出不同的颜色来? 2、学生读书思考。
3、集体汇报:石笋——石粉——阳光
4、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介绍原因。
(1)同桌介绍。
(2)指名以导游身份向大家介绍。
5、小结。
思考:利用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质疑:明明是清水,为什么流到不同的水池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能较顺利地将学生引导到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课堂教学流程:(1)学生自读自悟。(2)然后汇报池水五彩斑斓的原因。首先抓出原因要点:石笋——石粉——阳光;倒影;接着学生组织语言,准备完整汇报原因;汇报时前两位学生借助书本把内容读了出来,经过引导接下来两位学生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原因。(3)学生以导游和游客的身份互相对话。(4)探究水池五彩斑斓的另一原因:池水很清(正因为池水很清,它的透光性才好,才能射透石粉,再经过反射和折射的作用让水池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该环节既训练学生理解内容又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层次性强,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在引导上还值得思考,当发现第一位学生只能借助教材读出原因时,应及时处理,要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组织语言,要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尽快让学生将书中语言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池水很清”这一原因放在将书中现成内容学生之后讨论并无大碍,如果将这一环节提前到梳理原因要点处,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原因将它一并说出,能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丰富的整体认识。
六、学写广告词。
1、引入练习。
2、学生独立准备。
3、汇报交流。
七、课外延伸: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
思考:综观整堂课的教学,师生都给人束手束脚的感觉。细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情绪不够高,顾虑较多,紧张有余,无形中给学生心理压力,没让课堂很好地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准备,放下包袱,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引领学生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吧!
《五彩池》教学反思2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在这节课里,我想请同学们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大家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
二、朗读体会,赏析句子(学习课文2、3自然段)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现在就让我们细细来品味五彩池的神奇之美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笔划一划,五彩池美在哪里,神奇在哪里?
……此处隐藏8648个字……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这样的读是一种发自学生内心的读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读书活动。其次,让学生练说,训练语言。实施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在领悟教材的过程中完成的。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运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在语文课上应能运用所学语言通过交际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的“教”就是要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参与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这点。
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读透课文的基础上,把语境转换成实境,让学生用各种形式为五彩池做广告。学生们兴致较高,积极地做准备,有表演小品的,有写广告语的,有写诗的等等,在交流中课堂气氛达到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不仅学得快,培养了适应生活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再创造。
《五彩池》教学反思13《五彩池》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藩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选编本课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像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品读赏析、激发想象。
教完本课,我认为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教师的亲和力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2、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果学生上完《五彩池》只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和成因,那么这堂课就成了自然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在学生读懂了“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有像( )的,有像( )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用“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口头练习说话。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句式拓展,学生的兴趣很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还有在这堂课的最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为五彩池写广告词的环节。这个练习能拓展学生思维。
3、授之以渔。
如:在指导学生品读这个句子时“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这句打比方的句子给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啊!发现学生不知“巨幅地毯”所指何物,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前面的句子,也许你会明白‘巨幅地毯’指的是什么。”学生依言往前读,读着读着,恍然大悟:“哦!‘巨幅地毯’原来就是‘漫山遍野’。”我笑曰:“对!我们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可以联系句子前面的内容或后面的内容去探究,这样联系上下文读书能帮助我们读懂一些我们原来读不懂的地方。这是读好书的一种方法。”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不到位。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具有独特内心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节课我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五彩池的美,学生只有对文本有了感悟,才能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读的才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2、读的形式单一,齐读较多,时间不多。
3、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导致上课时在赶教学任务。
4、听录音朗读时,没有布置明确的任务。
如果让我再次执教《五彩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减少一些,把了解五彩池的形状美放在第一课时,感受池水颜色美及成因放在第二课是。朗读的指导要到位,朗读的形式要多一些,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在读中感悟。
《五彩池》教学反思14在教学中我不止一处安排了学生的自学,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如在五彩池池水颜色的形成这一环节就首先安排了学生自学,然后再集体交流。可是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不知怎样做,有的把书上的句子全部勾画下来;有的虽用了不同的符号标在课文中,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的学生表达的不全面。于是在教学后经过反思我发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他们自己学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给予学生适时引导和一定的方法或途径才行。在重新整理的教案中我就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划分出几个原因,然后集体交流,学生再讨论形成的原因时,就有了依据。
《五彩池》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优美流畅很适合朗读训练。因此我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都安排了不同的朗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默读、师生接读等,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通过朗读发现文章的优美,发现生活的乐趣。不足之处是应该设计一处配乐朗读,《渔舟唱晚》中优美的乐曲很容易使人进入课文中所描画的那种情境,我想如果这样设计一定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重视了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如给课文分段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分一分、试一试,即使出现问题也不可怕,大家讨论使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和本领。再有对几个词语的理解,我采用了比较法、找近义词法、字典理解法等,深入语言文字的含义去理解,挖掘课文中的语言精髓,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设计的这节课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在教学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也就是时间的问题应省掉许多过于拖拉的环节。
《五彩池》教学反思15教学设计合理,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读书,抓住重点语言文字感受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朗读中感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课堂上处处体现了人文性,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也为课堂增色不少,使直观的表象与语言文字有机融合,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教学中能够点拨适时到位,课堂上不时有灵动的火花闪现!拓展环节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培养了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理解“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这一难点时,只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成因便完事了,“阳光折射”的原理学生不好理解,此时的讲解是必需的,可用“学生在阳光下吹肥皂泡”的事例来说明,或用三棱镜做反射光的试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