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5 14:05:04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

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板书

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的。

2、佳句欣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出示蜗牛触角的图片,感受爬山虎脚的细。

3、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

4、过渡: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画上标记。C演示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师朗读给以提示。

板书:爬:触——巴——拉、贴(牢固)

师: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好吗?为什么?

预设:不好,因为脚的步子大,是交替着走的,而爬山虎不是。

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出示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爪子的图片

进一步感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6、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

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回顾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要先写叶子再写爬山虎的脚?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四、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子的特点:色美、形美、动态美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的特点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2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 ……此处隐藏23988个字……课时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摸情孩子们的学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课时效率。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