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3-03-25 09:50:45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

3、将句子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里。

5、熟记12个成语。

6、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读题。

2、指导。

⑴指导学生读句子。

⑵让学生说说比较难写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

⑶教师重点指导“唯、装”这两个字。

3、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让学生把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读一读。

⑵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3、练习。

⑴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并找出较难认的多读几遍。

⑵男女生对读。

⑶教师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⑴出示句1,指名读句。

⑵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

⑶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较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重叠式词语有强调语意和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⑷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这样的重叠式?为什么?(通过诵读比较)

⑸教师归纳做该题的方法:一想(想可换成哪种形式的重叠),二换(换成重叠式),三读(以读来检查这样换是否合适,并和原句比较)

3、练习。

⑴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变换并验读第2、3句。

⑵交流。

4、补充练习。

⑴只要下狠心,肯定能把情况摸个清楚( ),弄个明白( )。

⑵不知过了多少个冬夏,经历了多少风雨( ),玉兰树依然郁葱( ),充满生机。

四、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单独完成练习。

3、反馈。

⑴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⑵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⑶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关联词语后的三个句子。

4、补充练习。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⑴广玉兰幽香、纯洁,充满活力。我爱广玉兰。

⑵明天下雨,我喊叔叔开汽车送我去上学。

⑶秋天到了,许多树都落叶了,玉兰树还是那么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

2、交流:说说理解的成语意思。

3、教师讲解。

嫣然一笑:形容笑的样子很美好。

曲意逢迎: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4、练习。

⑴学生大声自由练习。

⑵同座位练习背诵。

⑶指名读;集体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⑴谈话揭示话题。

⑵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2、指导。

⑴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相机板书)

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

⑶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它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喜欢相同栏目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

⑷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要说的意思分点有条理地说清楚)

⑸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断你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同学间相互启发回忆)

⑹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一下吗?(先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同学间互说)

⑺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⑻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中的三个问题列好说话提纲。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3、练习。

⑴学生列写提纲。

⑵四人小组练说。

⑶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4、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向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投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材简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个主题单元“角度”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因为“我”相信大家的说法,所以欺牛怕鹅。一次回家的路上,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从此,“我”再也不欺牛怕鹅了。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自然流露出来,耐人寻味。

  学情简析:

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儿童爱看,同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作为本次上课的孩子,对鹅追人及人欺牛缺乏感性认识,阅历尚浅。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观看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为什么同一张图,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来角度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角度有关的文章《牛和鹅》。

二、整体回顾,方法渗透

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我”因为相信牛把人看大,鹅把人看小,所以“我”欺牛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我”从此再也不欺牛怕鹅了。)

渗透方法。(全面、简洁)

概括主要内容的评价 ……此处隐藏17539个字……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1.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2.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3.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4.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又听到了什么?

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师: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

师:好,字字落实。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凄苦、悲伤呢?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是诗中那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

师: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

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师: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

生:月落

师: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江枫。

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

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

师:怎样的渔火?

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

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 (生: 孤独、凄惨)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满天

师:霜应该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满天呢?是不是张继感觉出了问题?

生: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

生:是寒满天,冷满天。

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

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

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生读),通吗?(生:通)。行吗?(生:行)。味道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师范读)

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

生:母亲、家人、妻子 ……

师:但是,漫漫长夜,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生:对),只有——(生:对)。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配乐,吟唱)、(生齐读)。

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生读诗)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一、 导语:你知道古罗马吗?你去过斗兽场吗?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参观古罗马斗兽场吧!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段意是什么?

2、 在课文中划出我们一家参观的顺序。先写参观前,我的心情,再写远看斗兽场的总体印象,接着写近看斗兽场的样子,又写我在斗兽场的联想,爸爸的讲解,最后写我们离开了斗兽场。

3、 我参观斗兽场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斗兽场的广场前,看见几个武士打扮的人,我高兴极了,为什么参观完后我却对他们失去了兴趣?参观前,我心里急得要死,参观后,却觉得斗兽场的残垣断壁显得有些狰狞可怕呢?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热爱与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轻松—沉重)

4、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吧!

三、思考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练笔: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感受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