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1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记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
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
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
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
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
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
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
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
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
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
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角色体验,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写什么,学到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2)合作演一演。
(3)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 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六、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此处隐藏858个字……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写好笔画“竖撇”;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2分钟)
1.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
(18分钟)
(一)读书展示会
1.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3.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二)结苹果、摘苹果
1.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2.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3.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三)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a.一位地()()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b.()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的书吗?
c.雨点留下的脚(),叫雨()。
d.把岩石书读懂,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藏。
2.小朋友,你能把苹果树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吗?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兴呀。我们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4.出示本课要写的字(二、三排),认读,组词。
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互读互查。
小组自由展示读课文。
指名展示读课文。
认读生字。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练习填字。
练读句子。(指名读,集体读)
“印、陆”单耳旁和双耳旁的不同;
“刨”左宽右窄,“包”的最后一笔不能拖得太宽,不能超过竖中线;
“埋”左边是提土旁,不能写成“理”字。
齐读课文。
朗读感悟(10分钟)
第二课时: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写了几个字,还朗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场朗读竞赛,看看谁是今天的朗读小明星。今天的朗读竞赛,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川川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再练习读一读。
2.听你们读的这么有意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示范朗读。
3.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朗读竞赛了。你们谁愿意做勤学好问的小川川呢?请上台来参加竞赛。(其他同学当叔叔,评选最佳川川)
4.面对小川川的提问,谁愿意当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请你来参加竞赛吧。(其他同学当川川,评选最佳叔叔。)
5.现在,请我们的最佳组合来为我们做朗读展示。
6.采访评选出来的“朗读明星”: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呀?你现在知道书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川川已经弄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读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请问川川: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你准备怎样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呀?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到。)
7.大家读读我知道中的知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懂。
8.指名两个读。
自由读课文。
练读人物对话。
听老师读。
展示朗读“川川”的话。
展示朗读“叔叔”的话。
生:当然可以。不过我告诉你们,不如你们自己从书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课后的我知道里。
7.自由读我知道。
指导写字(10分钟)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请你摆一摆字卡,再说说你的想法。
2.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3.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4.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5.(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医生”,给这些字来看看病。
6.做课后“我会填”中的练习。(先写再说)
说清楚要求。
摆字卡并说明理由: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练习书写。
当小医生,判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最大的“书”》教学片段设计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2)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呢?
(3)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