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要求:
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8个词语,认识是食字旁,新笔画竖折撇。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用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
简单介绍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他从小爱好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主要靠自学成才。以研究狩猎蜂和推粪虫最为有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查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后标序。
3、检查词语。(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纺织娘
4、指名三人读课文。
大家思考:课文讲了法布尔的什么故事?
三、感悟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是哪国人?他的家乡在哪呢?请读第一句话后告诉我”。(法国人,家乡在小山村。)
2、教师出示有青山的图片。提问:“小山村里都有什么?请读第2、3句后告诉我”。
3、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把小溪、花、草、树木、小鸟、蝴蝶、小虫、鱼等图片贴到大图上。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贴。
4、提问:“为什么老师贴了这么多条小溪呢”?引导学生体会“小溪纵横”。
5、请学生说说法布尔看到这些小动物后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好奇心”。
6、指导朗读:
(1)“小山村这么美、这么富有生机,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啊”?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说说师、生读的有什么不同?
(3)请学生配乐朗诵,体会大自然的美与生机勃勃。
7、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先弄清每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试着背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一天,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引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
2、“原来是他听到了一种“嘎吱嘎吱”的声音,法布尔听到这声音后是怎么想的呢”?
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教师先用陈述的语气读,在用疑问的语气读,让学生比较前后有什么不同?
(2)学生朗读,从中认识问号,体会问号的作用。(采用生生、师生评读的方法。)
(3)读后面的句子,然后说说法布尔对这种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后,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明白法布尔去了好多次,体会的他的好奇心真强。)
(三)“法布尔一连去了好多次,可还是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叫。这时,他有没有放弃呢?他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下节课再到第3、4自然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法布尔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逮住了那个/会唱歌的小家伙。原来/那不是鸟儿,而是一只/颜色嫩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3)教师出示有关“纺织娘”的图片资料,简单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4)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法布尔能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5)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空隙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板书)
(6)指导朗读:
“法布尔/成了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7)简单介绍昆虫学家法布尔。
四、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自己为自己的资料做解说。
五、用问号写一句话:
1、让学生针对刚才的材料介绍提出质疑。
2、问学生:如果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应该用什么符号?(问号)
3、启发学生再提出其他问题,再把问题写下来。
六、作业:
1、正确读写9个词语。
2、背诵第1自然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2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华佗去了,一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此处隐藏16035个字……课文,学习生字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3、在诗歌中,这些词语的音要特别注意读准:
金色的花束香气温暖露水
睁开眼睛撒满
(1)随机正音,注意“睁”“束”的读音
(2)学习生字“睫”“曦”,练习书空“睫”,注意两字的部首;
4、查字典,了解“曦”的意思:阳光(多指清晨)晨曦?(早晨的阳光)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你听,它在召唤我们。出示:
打开你们的窗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1)教师范读
(2)指名读—自己朗读—四人小组读—齐读;
(3)太阳在召唤我们,它的话语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亲切、热情、急切
(4)请你学着太阳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出示:太阳()地召唤我们。
打开你们的窗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2、太阳出来了,它给了我们丰富的馈赠出示: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1)和同桌一起读读诗句,说说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读读这一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金黄的()满身的()林间的()
(3)练习说话
出示:我带着_____________,撒满你们心的空间。A、指名练习说话B、读四小节
c、师小结:太阳在热情的召唤,它冲破黑暗,送来了黎明,给我们带来了金黄的花束,馥郁的香气,光亮的温暖,还带来了满身的清新的露水,令人舒爽愉快。
让我们一起来拥抱阳光。D、齐读课文二、四小节;
(四)、总结全文,想象说话。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太阳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
(五)、复习巩固。
1、比较“束”“睫”“盖”“空”“枕”字与部首的关系,关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读生字卡片中词语。
2、春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笋、墨、弦、桑、婴、乳、汁、拔、浴、竞、材”等11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笋、拔、浴、竞、材”5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若干。
2、能画出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句子,并能圈出其中表示春笋生长的动作词。
3、能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初步体会竹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4、能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春笋破土而出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能正确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竹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教学难点
1、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积累文中好词、好句、好段。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并说上几句话。教具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媒体:春雨中,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宛若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山涧清泉流淌,鸟雀枝头欢鸣,山花舒展娇艳的花瓣,微风拂过,松柏婆娑??又有那晶莹的小水珠渐次滚落在地上,渗入泥土。忽有一夜,雷声响起,于是孕育了很久的笋芽儿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一片,一大片??(1)师:你听到了什么?又看见了些什么?(2)指名回答。要求:句子完整,表意清楚。
3、揭示课题,齐读。(读准字音,尤其强调“笋”是平舌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1)指名读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读好句子。
2、师:作者那么喜欢竹山、竹林、竹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竹山”、“竹林”、“竹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找到相应的句子,认真地读上几遍。
配套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
教学重点:
书写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
教学具准备:
课件。
一、复习巩固,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那么,我们的童年还是什么呢?
师:出示灯片。(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师:写得真美!谁还能美美地再读一读?好,我们就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童年为什么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呢?
师:童年是充满问号的时期,你们的小脑瓜里装满了一串又一串的问号。有三个人,他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的问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童年的问号都是什么,好吗?(书56页)
三、自学2――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读题)
1、书中都写了谁?他们都提什么问题?(指导朗读)这三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人、全班练读、分角色读。
2、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灯片三个人的成就)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3)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3、文中这些小主人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
四、学习第五段
师小结:正是因为他们细心观察、善于提问(灯片),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灯片)
五、主题学习
师:同学们不光是牛顿、瓦特、李时珍,还有许许多多的科3学家,他们的童年也都是在一串串问号中慢慢长大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出示灯片),默读《达尔文的故事》和《苹果落地》两个小故事。读后与同桌交流的体会。
师:你的“问号”是什么?六、教师小结:师: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提问,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