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教学重点难点: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教学准备: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教学流程: 1、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二、日积月累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了解。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互相学习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三、知识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什么小说。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你喜欢吗?为什么?读出这段快板有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语文教案 篇2第十一课《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 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和钟姐姐交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按时起居、按时上学的意义。
2、使学生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3、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4、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懂得按时作息的重要意义。
2、在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用具:课件、头饰、卡通闹钟、图表
课前准备:< ……此处隐藏4078个字……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结束语]: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布置作业 』
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请欣赏地读,读出韵昧、读出情感、读出思考,然后,抓住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修辞、立意等等,写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那今天是谁到了月亮上呢
二、指导看图(出示课件):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在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三、读文:
1.板题,要求学生跟读。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训练听读识字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评一评)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2.游戏:猜猜他是谁?
3.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老师(苹果树上,每个苹果都有一个名字———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一)体感知,再现美
1.配乐朗读课文。师: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丁丁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再读课文,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做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现在请每组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确答案填好,看哪组又快又好。(用拼音填写)各小组自学,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____的月儿,____的船,____的船儿_______
我在_________船里坐,_____看见____星星_____天。
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核对答案):
当小老师,当小评委,
(三)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师: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丁丁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
播放《小星星》的音乐
分组尝试读——其他小组评价——指名范读,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3.师: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以外,还像什么?(生:这月儿弯弯的,像一条香蕉。生:这月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
(展示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述:丁丁看见夜空中这一轮弯月,两头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他想:要是我能坐在这小船似的月儿里看看美丽的夜空景色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他仿佛看见辽阔的蓝天变成大海,月儿变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
接着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天台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请同学眯着眼睛,听着琴声,有什么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都看见了……)
(四)、巩固练习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三、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