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1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课文《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所写的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拓展有关内容的阅读,并练习稍作准备读、讲简单的阅读资料的能力。
4、通过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所写的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拓展有关内容的阅读,练习稍作准备读、讲简单的阅读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阅读、对话、练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运用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读课文并自我批注,多方面搜集有魅力的语言。
2、制作必需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认识这个词吗?在哪里见到过?
【出示“魅力”,后学生自由发言,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并及时肯定与评价。】
2、魅力,就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语言的魅力》一课。语言到底有怎样的吸引人的力量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文章,读的时候,用铅笔标出你读得不顺的地方,并练习读顺。
二、练读课文
1、自由读书
2、交流:有没有标出的地方?在哪里?
3、抽六名学生读课文。提醒学生欣赏哪里读得好。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相机指导。
三、感受让·彼浩勒写的语言的魅力。
牌子上老人写了一句什么?让·彼浩勒写的是什么?两句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魅力,魅力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并及时肯定与评价。】
同学们想看一看春天的美景吗?(出示春天课件)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一片漆黑”课件)
【教师谈自我感受和理解】
因此,人们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学生回答后板书】这句话之所以有魅力,能打动人心,就在于它富有情感、智慧。【完善板书】用文中的句子来说,就是【出示文字,练习朗读】
四、拓展阅读
美国人曾经将舌头、原子弹、金钱称之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武器;现在有人将舌头、金钱、电脑称之为三大武器。不管这些说法合适不合适,但是都说明了学会说话是何等重要。我国也有这些说法:(学生读)“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表现语言魅力的故事很多很多。请把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阅读资料拿出来,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稍作准备,一会我们读一读,讲一讲,共同分享一下。
学生读、讲阅读资料。
五、交流资料
同学们有没有搜集一些有魅力的语言呢?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一会儿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积累词句
有人说,字词是组成语文知识大厦的“砖瓦”。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积累哪些字词呢?
⑴开火车认读: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
衫 乞 著 愁 询 陶 醉斑衷 唉 嬉 盲
⑵对一类生字要会运用。组词是最常用的练习运用的方式。先要掌握在文中的运用,组文中词;然后再拓展,拓展的词越多运用得越好。
⑶对一类生字要写漂亮。写字指导与练习。
⑷还有两类字词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标画并抄写。
八、作业布置:课下实践场
1、搜集、讲述有魅力的语言故事;
2、试着让你的语言更有魅力,并请别人分享你的魅力语言。
九、教学反思
以学习语言为根本任务,重视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魅力》这一课语言精美,结构巧妙。我在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方面进行了以下尝试。
1、抓住“变”与“不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还是这个地点,还是这位老人,为什么上午、下午乞讨的结果却有这么大的不同。
2、适时的指导、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
3、联系生活,适当拓展,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到生活中,交流搜集的打动人的语言。接着,教师提供画面,学生尝试写有魅力的语言。这一语文活动既培养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以力求一箭双雕的效果。
以文本为核心,在多向的对话中实现对语言魅力的感悟处理这节课的教材不再是平推式地逐段讲解、提问,而是整体入手,把握住重点。首先,学生通过读书与文本进行第一次较深入的对话,从语言文字入手,扣住“变”字感受诗人修改后的语言的魅力所在。然后,阅读文本第六自然段,与作者展开对话,深入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会产生如此大的作用?接着,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以与文本的对话为核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体验,实现对语言的魅力进行有层次的感悟。
我的启示就是:
让学生在语文情境中学习品位语言的魅力,在学习诗人添上了这六个字之后的'变化时,要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感悟,如果你当时就是过往行人中的一员,看到这前后变化的木牌上的字你会怎样去想?将自己置身到语文情境中,这样更有助于语文的教学,一篇好文章要让学生感受进去,首先教师要走进文本,是以自己的情感影响带动学生,置身在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力争贯彻落实到这一点,在备课时,首先让自己进入课文,自己试着与文本对话,在备教材、教法的同时,也要备到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文章内容,设计怎样的情景才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在情境中教学,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抒发的会更到位,感悟起来会更容易些。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设计思想
课文记叙了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事。赞扬他同情帮助穷困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同时说明了语言艺术的巨大作用。文章的第一、二段是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有什么不同呢?诗人添上几个字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设计cai课件卡1和卡2。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为什么说后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呢?设计卡3,提出问题,"春天到了"自然会使人们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正如文中所说,出示卡4,练习填空。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这叫人陶醉的春天美景,画面出现后,让学生充分体验"看见"与"看不见"的心理反差,创设情境,从而感悟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自然令人心酸、让人同情,乐于解囊相助。诗人添上几个字后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媒体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找出这一段,读一读,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2、你们想看这个画面吗?(出示课件盲老人和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
3、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是啊,盲老人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处境非常悲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有语气的读一读,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三)学习第二段
1、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走过去了,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走过去了,他们都无动于衷。盲老人心里多么悲伤呀!这天中午他幸运地遇到了诗人让.彼浩勒,改变了他的命运。(课件1诗人出现)
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出示"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诗人消失)
2、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3、盲老人前后神态的变化,对比着读。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听!(课件2录音及诗人再次出现)
诗人看了以后也满意的笑了。
4、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5、同桌互相练一练。
6、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课件)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课件)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
这么美的春天,你们想看吗?请你先趴在桌子上,不许抬头看。
3、(出示春景图及背景音乐)春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
刚才,我播放的画面,你看见了吗?(没有,什么也没看见。)你想不想看这如诗如画的春天呀?(重放春景图)这景象美不美呀?
(美!)你刚才看不见时是什么感受呢?(非常难受)
你这么一会儿看不见就这么难受,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4、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一人接读下面的内容。其他同学看画面再次感受。
我们也被这句话感染了,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5、你能试着填下面这个填空吗?(课件)
6、讨论前面的质疑。
让学生体会“春天到了"让人想到了如诗如画的春天美景,"可是"一词让人形成对比,这美景盲老人却看不见,于是让人产生了同情之心,具有了感染力,所以说它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富有诗意的语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7、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五)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课件,体会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七)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良辰美景
对比同情
一片漆黑
四年级语文教案《语言的魅力》3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图片(春天美景)、小黑板
教学方法:
朗读法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
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究竟是哪句话有这么迷人的魅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去寻找一下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出示小黑板: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
(1)学生自读、同位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o)华丽)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三、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出示图片:1、不要踩草坪!2、浪费水罚款!)
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意的语句,教师可鼓励他们制成卡片,贴于宣传栏上。)
五、课下延伸:
在我们新建的校舍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黑黑的脚印,请你设计一个警示语,好吗?
如果你认为在新校舍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警示语,也请你动动笔,运用恰当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来遵守。
六、教师小结:
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也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