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21 05:38:31
【精品】语文教案锦集7篇

【精品】语文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积累语言。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

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

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

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

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认识8个生字和3个只识不写的字,学写新偏旁“风字旁”和生字“飘”。

2 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初读指导,学习生字。

一、古诗导入,创设情境。

1.齐背《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的景色确实美!(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描述:江南的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树是那么的绿,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老师真想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想听吗?

3.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过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二、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1 歌歌颂、赞美水乡,所以题目是——水乡歌

2 课题:21。水乡歌

3 好课题

过渡:你们也想用这首诗来赞美水乡吗?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三、指导初读,感知美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轻地自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并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边不行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个)

(3)实物投影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说哪几个自然段。

过渡:傅老师听说二(3)班的小朋友读书特别好,我来考考你们。

2.初读第一自然段

(1)读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

a 师在课文中点出生字:连、荡

b 出示生字卡片,读好生字。指名读,评价;学生领学生读(谁当小老师)

(2)读容易读错的词语(大家来当啄木鸟医生)

a 卡片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水乡、什么、处处

b 读好词语。指名读,评价;男女生比赛读,互相表扬。

(3)读自然段

a 指名读,评价。

b 齐读。

(4)小结学法:小朋友想一想老师刚才请大家先读了什么?(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再读了什么?(几个容易读错的词语)最后呢?(把一段连起来读)

过渡:老师觉得小朋友刚才读得很不错,我们还用这个方法来读第二段吧。

3.初读第二自然段

(1)读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

a学生在生字表中找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在课文中加点,再读一读。

b反馈:学生说,师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只识不写的字,指名读,正音,齐读生字。

(2)读容易读错的词语(大家来当啄木鸟医生)

a学生找词,自读。

b反馈:师在课文里画出,具体词语机动,指名读,齐读。

(3)读自然段

a自由练读

b反馈:指名读,“打擂台”,齐读。

过渡:刚才学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了先读生字, ……此处隐藏2311个字…… 《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

2、《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问题?

3、赵武灵王建筑长城被后人封英雄的称号,而秦始皇却因筑长城而受到老百姓的控诉,你对这两件事怎么看?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4、《长城万里行》与《我还没见过长城》的作者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5、长城与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吗?你认为余秋雨的评价公正吗?

6、我国的普通公民刘雨田成为世界上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人,这说明什么?刘雨田还说:“我的梦还在继续着。”你猜一猜,他继续着的梦是什么?

7、吴祖光把万里长城与北京的四合院、欧洲的古城堡相比,你认为这样比较说出了长城的什么价值?

五、写作评价

以“长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论,字数不限,写一篇文章。

六、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

选出佳作,举行佳作欣赏会。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认读新词,适时理解“绿草如茵”的意思。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的双手劳动创造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

2、懂得青蛙没有读掉泥塘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知道劳动的辛苦。

2、想象青蛙的所想、所为,填补文中空白,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生词卡、CAI等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1——2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境诱情,回忆导入。

1、(出示烂泥塘图),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这个烂泥塘让青蛙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青蛙想把它卖掉,听,青蛙正在高声叫卖呢!我们也来帮帮它叫卖吧!(出示“卖泥塘哟,卖泥塘!”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2、过渡导入: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相信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能听得见的,那么有小动物来买泥塘吗?买了没有?为什么?带着这些课前大家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的3—8自然段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入情入境,探究原因。

1、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找画对应的词句,初步了解文意。

2、展示初读效果:

分别请学生回答问题“哪些动物来买泥塘?结果如何?”师适时板书:老牛没草走了。

野鸭水太少飞走了。

3、细品3—8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老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一)品读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勾画对应的词句。

(2)依学生回答,出示老牛说的第一句话,师引导:谁能用你的朗读声告诉大家,在水坑坑里打滚是件挺舒服的事?

指名读,师评,突出“挺舒服、嗯”等词,后再指生读、齐读。

过渡:不过,老牛还是有点不满意,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3)依生回答,出示老牛说的第二句话,指名读,读出不满。

①想:泥塘周围没有草会给老牛带来哪些后果呢?(生想象说话,如:没草吃,饿肚子……)

小结:难怪老牛不满意呢!

②再指生读这一句,后齐读。

③男女生赛读老牛说的话。

(4)师小结:所以老牛——(生接读:没有卖泥塘,走了。)

过渡:听了老牛的话,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肯定能卖出去,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二)品读第6自然段

CAI出示青蛙辛勤劳动的画面,师动情导语:草籽播撒下去了,青蛙经常给草籽施肥、浇水,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下,泥塘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指生想象说话,适时出示绿地毯似的草地。

师:同学们,课本上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形容这绿地毯似的草地,是哪个词呀?

(2)生找、说词,适时出示:绿草如茵,理解词义,生齐读生词。

过渡:快把泥塘边有这么美的草地的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吧!

出示:“到了春天,泥塘周围绿草如茵。”

(3)指生读,评读,再指生读,后齐读。

生想像说话:此时,青蛙会怎么想?(预设:泥塘一定能卖出去……)

过渡:想到这里,青蛙又高兴地大声吆喝起来——

出示:“卖泥塘哟,卖泥塘!”生齐读

(三)品读7—8自然段

过渡:青蛙这响亮的吆喝声又把谁吸引来了,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生自由读7、8自然段,分别依问题勾画文中的词句。

(2)依学生的回答出示野鸭说的话,指名读,后思考、回答:水太少了,会给野鸭带来哪些不便?

师小结:难怪野鸭有点不满意,你能读出野鸭的心情吗?

①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②师生合作,读第8小节:

师:所以野鸭——(生接读:没有买泥塘,也飞走了。)

(3)男、女生分读7、8自然段。

4、分角色表演课文3—8自然段。

三、拓展想象说话。

1、青蛙听了野鸭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出示:青蛙想:——————-,于是————。

生自由想象,自思自说,后展示。

2、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呢?它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出示:1、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2、————————来了,它————————。

3、——————————,————————————。

四、识写“城、站、服、采”四个生字。

过渡: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会想象了,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帮助小青蛙把泥塘越变越美丽,小青蛙为了答谢你们,送给了你们精美的礼物(出示精美的礼物),不过,你们也要像小青蛙那样,付出你们的劳动,用你们的智慧记住这四个生字宝宝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

1、出示“城、站、服、采”四个生字,生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各字占格特点,师范写难写字“城、站”,生仿写。

4、生继续描红练字,师巡视纠偏。

五、总结、升华。

(CAI出示,烂泥塘和环境有所改善的泥塘),看烂泥塘在小青蛙的辛勤劳动下变样了,可是现在它还是没有卖出去。你们已经给小青蛙出了那么多金点子,泥塘最终卖出去了没有呢?我们将在第21课里找到答案。

板书

20青蛙卖泥塘(上)

老牛没草走了

野鸭水太少飞走了

《【精品】语文教案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