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21 01:26:29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困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

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 横折 撇 竖弯 点 竖弯钩 捺 横折弯钩

丨 丿 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困

2.用铁丝演示“ ”,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

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课后反思

学生 ……此处隐藏10134个字……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很快乐,但是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孤陋寡闻,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风俗通义·怪神》: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喝下了蛇,心忧而病,应郴听说杜宣生病后来看望杜宣,杜宣看到墙上的弓后病就好了,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所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兔、冬、早、块”等10 个生字,会写“飞、老、鸟、早”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白兔机智沉着、关心别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小白兔机智沉着、关心别人的品质。

内容分析:

《兔兄弟和老鹰》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兔兄弟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巧妙地躲过老鹰的袭击。课文中蕴含着这样的科学常识:有些动物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迷惑敌人,躲过袭击,从而保护自己。课前可让学生收集青蛙、大青虫、蝉、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图片。老师准备生字课件、朗读内容课件、图片课件等。

学生分析: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是小动物最后摆脱了困难,取得了胜利,本课适合学生的阅读品味。小白兔利用保护色的原理机智地脱离了被老鹰追捕的危险,这一原理不需要学生了解透彻,只要求学生大致明白一些道理即可。

教学过程:

一、聊天引入课题。

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些什么游戏?(学生汇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怎么玩?谁来说说老鹰的样子?表演一下可以吗?课件出示老鹰让学生观察。

(并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老鹰凶猛,专吃比它弱小的动物。)

2、谁见过兔子?喜欢吗?(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小灰兔和小白兔)

3、引入课题:有一天,可爱的兔兄弟与凶猛的老鹰之间发生了一件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等会儿,我们学课文便知道了。

板书课题:22。兔兄弟和老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故事(放录音):注意听准每个字音,想想兔兄弟和老鹰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听后学生汇报,听懂多少说多少)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

3、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查字表,问同学或老师)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4、同桌互相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5、脱离具体语言环境识字。

①点击课件认读生字;

②做与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

③开火车领读生字;

④全班齐读生字。

6、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大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白道理。

1、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老师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不好?应该怎么改正?

2、小组分角色帮读,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3、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学生可下位找学生伙伴)

课件出示

①兔兄弟怎么知道老鹰来了?

②小白兔想出什么办法?它的办法好吗?

③老鹰为什么没发现小灰兔和小白兔?

4、在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1)小鸟在天上飞,较早发现了老鹰,把消息告诉了兔兄弟。

指导朗读

①鸟儿见到老鹰时有什么表现?“乱飞”、“大喊”说明了什么?怎

么读这两个词试读一次好吗?出示课件: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

兔兄弟大喊。

②鸟儿怕老鹰为什么还把消息告诉兔兄弟?鸟儿的话怎么读?

谁来读读鸟儿的话?出示课件:“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③让学生自由表演、朗读。

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2)小灰兔听到鸟儿的消息有什么表现?谁来做做“慌了”的样子?(学生动作演示)小灰兔为什么会慌?怎么读小灰兔的话?出示课件:“这儿没有洞,往哪儿藏啊?”

(3)小白兔想出什么办法?这办法好吗?为什么?(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指导朗读

①小白兔告诉小灰兔:“你藏到乱石堆里!”这句怎么读?谁来试试?

②小灰兔怎么说?

(“哥哥,你怎么办呢?”)

说明什么?怎么读?

你试试好吗?

③“你快藏吧,别管我。”这句话谁会读?教大家读好吗?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鸟儿的话,男同学读小白兔的话,女同学读小灰兔的话。(读完后评价谁读得好?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5)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什么?大家读读。“瞧了又瞧”什么意思?做做动作让老师看看。

(6)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老鹰为什么没发现小灰兔和小白兔?

(明白道理)

5、教师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利用自己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近,躲过了老鹰的袭击。

四、拓展延伸。

1、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找青蛙、大青虫、蝉等动物图片,都找到了吗?说说这些动物的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你还知道别的动物也可用自己身体颜色保护自己吗?

3、动物们遇到危险会用身体颜色保护自己躲过袭击,如果你生活中遇到危险怎么办?

语文教案 篇8

一、二、三(1、2)与方案一同。三(3)可设计为对本诗的欣赏品味,着重从诗歌的意境、语言、主题(因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鉴赏、评价。课堂训练可采用课文中练习五,将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作比较分析。

附:备教资料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