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锦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表演课文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爱护树木,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3、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完了《植树的季节》,很多同学想去种一棵树,让它造福更多的人。这不,我们的好朋友小黄牛就种了一棵树。这棵树会长成参天大树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这课文。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词语条。
2、交流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字音,不少字加字,同桌点评)
3、班级展示朗读情况(要求带上自己的感情,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
三、合作释疑 ,理解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出示问题一:一片树叶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吗?
2、生答,教师点评(要交代清楚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问题二:小动物们爱护小椿树吗?为什么?
4、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产生矛盾(有的认为不爱护,有的认为爱护,因为只摘了一片树叶,又没有伤害小椿树),教师点拨。
①老师适时提问:小免子喜爱小椿树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但它是怎么做的呢?让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答案。
②指导朗读 (读出小兔子对小椿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③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论:小兔子的认识与行动不统一。
④换位思考:小椿树看到小兔子这样做,它会说些什么呢?
⑤演一演:小兔子怎样摘到一片叶子(提示:抓住小兔子的特点和语言),在小组内找到表演最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演一演,其他同学。
5、小组合作学习其他自然段,说说小猴子小熊还有其他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吗?(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先读文,再讨论,再想像,后表演。)
6、学生汇报交流,。
7、再读课题,思考:小动物们只摘了一片树叶却让小椿树一片树叶也不剩了,你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8、学生汇报交流,适时点拨,从而明白:小错不可姑息,否则酿成大错,“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生活中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事情。
四、续编故事,深化认识 。
1、思考:小动物回来看见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会说什么?
2、交流汇报。
3、如果小动物都爱护小椿树,一片树叶也不摘,这棵小椿树的命运又会怎样呢?和家长一起写一写(可布置为课后作业)。
五、课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课堂(包括自评、互评和老师)
六、布置作业。
1.寻找爱护小树的宣传标语抄写下来。
2.小组内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机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含义:用百折不挠的意志,镇定和大智大勇的聪颖来化险为夷,达到自己拯救自己。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自己拯救自己才是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
火柴、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课件: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小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相机指导书写:“令”可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如:今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
c、如果你是这个准备划火柴 ……此处隐藏10262个字……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