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六、总结全文
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综合课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挂图、生字卡片、 一课时
(一) 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图片导入法)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农艺师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嚼、醉、蚌”等生字,会写“园、导”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异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点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知道的奇异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请农艺师李叔叔当向导,去植物园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异的东西。
二、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2.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从文中画出“会认字”和“会写字”。
3.同桌互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4.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卡片认读)。
6.指导写好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认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
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参观完植物园后,能不能说说你的感想?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小组合作解疑。
五、课后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把你搜集到的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互相交流,选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2.从文中找出这几种植物,理解“奇异”的意思。
3.小组学习,思考: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说,选出说得最好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
(2)师小结。
4.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见到这些植物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体会这些植物的“奇异”。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按照什么路线去参观的。
6.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课堂拓展。
课文是按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时行走路线的顺序来写的。在习作中,同学们应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
三、指导朗读,积累词汇
1.过渡:同学们见到不同的植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如理解“奇怪”“惊叫”“好奇”等词的意思以及语气的变化。
3.自由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并记住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参观完奇异的植物园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小组交流。
2.自然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还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找课外读物,认真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