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读书笔记

白说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18 09:50:52
白说读书笔记

白说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说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说读书笔记1

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读白岩松老师的《白说》

对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的高度认同感、热血和梦想,是这本书能诞生的原生力量。令我拍案叫绝的是白老师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书中遍布,闪闪发光。让录下来权当书评,其实还是对《白说》一书的精彩提练,并没有新鲜的东西。

幸福:无限靠近但无法抵达。白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又将它引申了一下: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有用与无用:有用的不贵,无用的才贵。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七十岁高龄画了几年,送给了一位叫“无用”的僧人,这是连作者自己都感觉到没有什么用的一幅画啊。同样是戴在手上,有用的顶针就比无用的戒指便宜多了。

坚持:坚持就是失败。什么事业都要享受其中的乐趣,一旦喊上坚持,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道德经: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这个观点我很认同。在此之前,我听完了《黄明哲正解道德经》,也深受黄老师观点影响。

讲故事: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顿悟,说服别人,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办法也可能就是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传媒:传媒原本应该具有五种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如果传媒只剩下解闷,时间长了,观众就该去解手了。这一段话在书里面划线的很多,我读到的时候,有近3000位读者划线,想法有几十页,看也看不完。我在想,交好朋友,也应该有这五种功能。哈哈,酒友也是。缺一不可。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逻辑”:遗留在中国人DNA中的二元对立逻辑,让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是危险的。我认为,一个人思想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认可人性,接受每一个鲜活的多姿多彩的个体甚至想法和行为。不要再简单评论一个剧情里面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文化:贼没文化,损失巨大,那么一个民族要是没文化或者不弘扬文化,该有多大的损失呢?

理想主义者:书上说,这年头骗子跟理想主义者很难区分,我通常会这样判断:只谈方向不提供方法的,就是骗子;既谈方向又能提供方法的,才是理想主义者和建设者。我也想说,如果骗子手里有了权力,却依然没有提供方法,那就成了流氓。

因为看这本书,我在微信读书的书架里收获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辛德勒的名单》、《查令十字街84号》、陈鼓应、蒋丽梅先生所著《中信国学大典老子》(庄子)等书,也顺便欣赏了克莱伯《命七》那出神入画的指挥。

今天正好是感恩节,感谢白岩松,感谢微信读书,感谢应急管理战线上所有同仁的努力奋斗,赐予我了一个平安无事可以读书的值班室。

白说读书笔记2

看完这本书后最深的感受是,特别羡慕白岩松的儿子。羡慕他有这样一个睿智的父亲。全书读来,就像是一位学富五居的长者向你传授一些经验,跟你分享他对于人生、信仰、以及时代的思考。其实读书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在读别人的时候,也是在读你自己。你会看到自己与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的差异。这真是一件奇妙且有趣的事情。既叹服于作者的睿智,又汗颜于自己的幼稚。哈哈,读完这本书心情真的是略复杂。

这本书主要内容有四部分:

1、有对于人生的思考

2、对于信仰的追求

3、如何更好地沟通

4、对于时代以及中国现在及未来的思考。

这本书是我的好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我前前后后看了差不多三篇。无论读多少次,都不会对书中所说的内容厌倦,反而每一次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与思考,结合书中的观点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会有新的思考。可以这么说,这本书让你开始懂得思考。一边留意生活,一边开始思考。

白岩松真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工作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卓越,对于信仰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热爱运动与音乐。这样一个人或许就是将生活活成诗的模样吧。虽然他总是说,生活的真相就是平淡。于平凡生活中寻得些许趣味儿,这辈子足矣!

白说读书笔记3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范仲淹的一句名言,也是白岩松写这本书的初衷,更是他平等地交流其世界观和价值观。

成与败

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人们总是追名逐利,好面子,喜欢追求表面上的成功,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更是忽视了它的另一面——失败。正如他的一次经历,在伦敦奥运会上,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组委会的回答中有一句话:“体育教会了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是否让处在竞争,速成时代的你一愣?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既然,为何要去逃避,不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呢?而是把十之一二的成功无限地放大。人们很少静下心来思考过失败,其实如何面对挫折才是你首要去思考的问题。成功和失败具有相对性,也如抛硬币有成功就有失败,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可以使你汲取经验,激发你探索新知的兴趣,也为获得更大的成功夯实了基础,做下了准备。成败,看得淡然些,从容处之,所以往往经历过多次失败的成功者比机缘巧合下的成功者更能受到人们的敬仰。这也许就是白岩松所说的体面且有尊严地失败的意义。

故乡与文化

对故乡的眷恋是几乎唯一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柏拉图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而故事对我们来说就是记忆,更是文化。他的旅行就证明了这一点:德国的莱比锡是博览会的举办地点,更有世界名车保时捷。而当地人从未提及,一个个路标指引你通往一处处故居。人们如数家珍地说,巴赫在那生活过二十多年,瓦格纳在那里出生,门德尔松在那里担任乐队指挥,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他们的底气正是源于巴赫在那里生活过。

再看看中国的城市介绍,总是把获得的称号,荣誉,举办过什么项目,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而那些丰富的,祖先留下的遗产,早被人们定义为过时,抛之脑后。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中国的公民,我甚至为此感到心寒。

在海外的游子拥有这种感觉,身处异乡,提及故乡,心中总会有深深的自豪,因为中华和故乡的文化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他们的灵魂之中。我爸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美国留学,每个月总要叫他的父母寄来门前的大麻糕和蟹黄小笼包,已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对家乡饮食文化的眷恋。

时光飞逝,都市不断发展故乡,村落渐渐远去,老家早已物是人非,人们对故乡的文化越来越淡。我希望每个人心中总保留一块净土,用心呵护,安放对故乡文化的情愫,留住乡愁。

送给大家一首诗:《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此处隐藏2781个字……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基础,可以依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关,和身边每个人有关。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系统,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一个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质、情感、精神,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弱化了某一项。衣食无忧的`时候,情感、精神和物质三足鼎立,但大多时候,以为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我生活条件好,我有人疼有人爱,我玩茶艺玩插画“,只是这样的幸福不要离开你的小天地,外出办事被抢白你会委屈,遇到”碰瓷“你会恐惧,遭受不公你会失望,强迫接受价值观你会厌烦......社会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改变的权利,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至少可以发发声音。

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澜。你的人生阅历更加深厚,内心感受也更加复杂,反而是无词的音乐,更能击中你百转千回的冲动和欲望、思索和感慨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白岩松的“白说”,终究不会白说!

白说读书笔记9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去图书馆还书。我们还借了12本书,爸爸还给我找了一套曹文轩和黄蓓佳的书。

我一回来就拿了一本《白说》看了起来,这本书里说的白棉花可不是真的棉花,是一顶白色的降落伞。

这本书里讲的是克俭和一个美国人杰克,但是克俭他们把杰克听成“夹克”了,所以他们都叫他夹克。杰克受伤了,克俭和小伙伴们一起照顾杰克。杰克不会说中国话,克俭他们每次和他说话都是用画画来表示,有一次,克俭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碗,还在碗边上画了杰克,杰克一看就明白了,是克俭叫他去吃饭。还有一次,克俭和姐姐去给杰克买药,在路上他们到了一座城,门前有一个守卫说要检查他们的包袱,姐姐沉着地说:“哎呦,大哥你也闻到了我娘做的红枣糕啊,我娘做的红枣糕呀,可香了,走出三米都能闻得到。”说完,姐姐在包袱里掏来掏去,掏出了一块红枣糕给守卫,姐姐很平安地走出了城。他们去河边挖芦苇,还差点挨了枪子呢。

后来杰克的伤快好了的时候,来了一个人,通知杰克还要去开飞机,打日本兵。克俭听了很难过:“我说什么也不要让他走。”说完就伤心地跑开了。但最后杰克还是走了。

这本书很好看,克俭他们机智勇敢,热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白说读书笔记10

作者姓白,所以书为《白说》。其实,不管作者姓什么,这本书都应该叫《白说》。“我没开微博,至今也没上过微信。”这是作者在写这本书时说的话。

作者名为白岩松,是一位做新闻的工作者,把一星期的新闻“精兵简政”成四十五分钟,让喜欢新闻的人可以在四十五分钟内了解到国事,与国内的一些情况。我每星期都会用那简短的四十五分钟去把一星期的新闻看一遍。作者问,你幸福吗?相信很多人听了后也会和我一样,拿不定注意,不停的问自己,我幸福吗?那换一种方式问又怎么样呢?有一天我们会幸福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吧!百米赛跑总会有一条固定的终点线,即使你跑得慢,十几秒,二十几秒也就到了,总能撞线,但幸福没有终点,有的人刚跑不久就到了,有的人跑了很久也没到。我们不是口口相传着一句“其实,我们喜欢的并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同样我们喜欢的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你听说过百分之百的黄金吗?没有,99%,99.9%,99.99%,99.999%......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可以无限靠近,却无法彻底到达。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让生命中有一点闲的时间,现代,手机阻止了无聊,但也阻止了无聊带来的好处,就算中国人有那闲功夫,像牛顿一样躺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了,第一反应也肯定是:把它吃了。生命不只是使用,还需要奖励。而我们对待生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我们的口号是“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往往是“活到老,挣到老”,赚钱,赚钱永远没有够。在这个“爱拼才会赢”的国度里,被苹果砸到要么抱怨,要么吃了,好不容易有个替代牛顿的机会,就这么被现代中国人舍弃了。只有钱才有吸引力,哪有与人类有关的万有引力?把有闲,当成对生命的奖励与激励,我们还需要时间。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像,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作者在参与整个伦敦奥运会报道的时候,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一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奥运委员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会我们怎么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让人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的输”,仔细想想,在我们的人生中,谁躲得开失败?谁躲得开挫折?可是如果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有介绍过挫折与失败的教育,不能体面且有尊严的面对失败,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因失败而伟大,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对吗?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和百姓的谈论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是那么喜欢的感觉。人如果一直处于“成功”的状态,慢慢也就麻木了,所谓温水里的青蛙,你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反倒是时常降临的失败与挫折,是上帝对你的一个提醒,让你从失败这门课里,接受某种教育。

有人问作者,哪个体育项目和人生最相似呢?作者说是跳高。即便只剩下最好一个选手,即便你以获得最终的掌声,也仍然要把横杠再升高一米,进行又一次的冲刺。跳高就是一种这样的运动项目:“你一定要以最好一次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希望,我的人生,亦是如此。

白说读书笔记11

《白说》与其说是白岩松的一本自述,不如说他是在以新闻人的角度与你聊天、话家常,态度诚恳,言语平实,容易接受又发人深思。

用简单的语言诉说并不简单的事是一种本领,而能撼动人心则更需要智慧。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努力。

就拿白岩松本人来说,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白岩松爱读书,这从他的经历中看得出,从小泡在图书馆,以书为友共度了几十年,在全家去搞“历史”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多年后才猛然发现,其实搞“新闻”的人才最狠,其他人都在“挖”历史,而自己却是在“做”历史。二要有独特的思维见解。白岩松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同一条新闻,怎么报道能抓人眼球,入木三分?同一件事情,怎么做能彰显特色,体现价值?这就要从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做文章。三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古语说,实践出真知,此话不假。理论再好,不去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秀花枕头。

《白说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